混合制粒機是一種將粉狀物料通過攪拌、混合并制成顆粒的設備,廣泛應用于制藥、化工、食品等行業。其結構設計和工作原理旨在實現均勻混合、有效制粒,并滿足不同工藝需求。以下是其結構組成和工作原理的詳細說明:
1.容器(槽體)
材質:不銹鋼、碳鋼或合金,需耐腐蝕、易清潔。
形狀:常見為圓柱形或錐形,底部可傾斜或帶卸料口,便于出料。
功能:容納物料,提供混合和制粒的空間。
2.攪拌系統
攪拌槳:通常為軸向或徑向葉片,用于強制物料翻動、混合。
制粒裝置:
旋渦式制粒:高速旋轉的攪拌槳形成渦流,使粉末團聚成粒。
擠壓式制粒:配備螺旋推進器或輥壓機構,將粉末壓實成塊后破碎成粒。
噴霧式制粒:噴入粘合劑(如水、乙醇)促進粉末粘結成粒。
3.傳動系統
電機與減速機:提供攪拌動力,調速范圍廣(如變頻控制)。
聯軸器/皮帶輪:連接電機與攪拌軸,傳遞扭矩。
噴霧系統(可選)
噴嘴:用于噴灑粘合劑或潤濕劑,促進粉末粘結。
霧化方式:氣壓噴霧、超聲霧化等,確保液滴均勻分布。
4.控制系統
操作界面:觸摸屏或PLC控制,設定攪拌速度、時間、噴霧量等參數。
安全保護:過載保護、緊急停機按鈕、溫度/壓力傳感器(高溫工藝)。
5.出料系統
卸料門/閥門:控制顆粒排出,部分設備配備振動出料裝置。
篩網(可選):對顆粒進行分級,分離過大或過小的顆粒。
二、混合制粒機的工作原理:
1.混合階段
粉狀物料加入容器后,攪拌槳低速旋轉,通過剪切、對流和擴散作用實現均勻混合。
若需添加粘合劑,可通過噴霧系統均勻噴灑,使粉末表面潤濕并初步粘結。
2.制粒階段
旋渦式制粒:攪拌槳高速旋轉,形成離心力和渦流,粉末在碰撞中團聚成粒。
擠壓式制粒:螺旋推進器或輥壓機構壓縮粉末,使其通過模孔或破碎成粒。
噴霧制粒:粘合劑霧化后均勻覆蓋粉末表面,通過滾動或碰撞形成顆粒。
3.干燥與固化(可選)
部分設備集成加熱或真空系統,去除顆粒中的水分或溶劑,加速固化。
4.出料與分級
制粒完成后,打開卸料門排出顆粒,或通過篩網分級,確保顆粒尺寸均勻。
